笔者想问,所谓阅读,不知道是否应该把人们读闲书也计算在内?
所谓闲书,就是那些武侠、玄幻、推理、言情之类的娱乐书刊。其实,阅读闲书的是一个非常庞大的阅读群体,大到什么程度呢?邓小平曾经说过他不大爱读书(想必他是在和毛泽东作比较),可他却说自己喜爱金庸的武侠小说。对《论语》和昆曲大有研究的学者于丹,她说自己除了爱听周杰伦的歌,也极喜欢读梁羽生的新派武侠小说,且还曾在央视上高调评价过。笔者还曾看到过一则报道,一家出版社的领导被记者问起现在在读什么书时,脱口而出的竟也是一部通俗历史小说的书名。诸如此类,我们知道或不知道的例子还有很多。
笔者曾经经营书店多年,接触的大多也是通俗读物的读者。有的接触了十几年甚至更长,彼此都很熟悉了。有时我看到他们读得有滋有味、兴趣盎然的样子,很是羡慕。也许他们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读书人”,他们读书不是为了进“黄金屋”、得“颜如玉”,更不是为了立言扬名、满口锦绣。他们没有追求目标的那种焦虑,也没有囤积显富的快意,他们的阅读就如同垂钓、打牌、看球一样,只图一个乐呵过瘾。他们读书的消费每月都达几十上百元,从拉动消费上说,他们的贡献比一般的读书人恐怕要大。只是他们的阅读与学问似乎无关,或者该把他们叫“低层次的读书人”,索性这样称呼吧。
提到读书,我们满目见到的都是让人心里美美的字眼:高雅爱好、素质修养、温文儒雅、文质彬彬、书香扑面、益智增慧、人类进步的推力……不过,当社会宣传提倡高层次的阅读时,也常常使人想起它的另一面:书呆子、读死书、迂腐穷酸、咬文嚼字、纸上谈兵、本本主义、附庸风雅、尽信书不如不读书……
其实,真正意义上的聪明读书人,其读书结果当然不会读成上述众生相中的任何一种的。笔者只是很少看到一篇对读书有些许提醒的文字,似乎如今的读书也都是“高大上”,没有任何弊端云云,故在热闹之际补充几句。
书有优劣之分,读书人却应该无贵贱之别。或许书亦无好坏,至于读书的结果,则要看读书人是怎么读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