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毕业留校图书馆工作,一晃已是20年。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改变着人们的阅读习惯,图书馆经历了从传统到数字再到移动的发展过程,但是图书馆为读者提供准确的文献信息是不变的王道。这种准确的文献信息的提供取决于图书馆人认真扎实的工作作风,甚至于是超出认真的较真劲儿。
举工作中的例子来说吧:图书馆的报刊阅览部,特别是关于报纸阅览方面,由于报纸征订种类多、数量大,时效性强,更新频率快,价格相对便宜,邮局一般批量派送,邮局的工作量自然而然就很大,派送的报纸出现缺失或误送也就在所难免。但是常常看到管理报纸的老师为了一份或者一张报纸三番五次地找邮局人员,也常常看到他们认真归还送错的报纸。刚开始看到这种情况还不以为然,感觉不就是一张报纸么,有必要如此认真吗?但一件事彻底推翻了我的不以为然。
朋友的孩子参加高考自主招生面试,因为曾经的一件事情被某报报道表扬过,孩子需要这份报纸来佐证。朋友问遍了所有的朋友,也找不到这份报纸,甚至致电报社咨询,但是因为年份较久,报社也无法提供这份报纸。目睹朋友焦急与迫切的心情,作为朋友我也很替她着急,感觉孩子的前途这么触手可及但又是那么无奈。于是抱着试试看的最后一丝希望求助于校图书馆,令人意想不到的是,管理报纸的老师竟然在书山报海中,于装订的旧报纸里找到了,感觉就是那么轻而易举,那么驾轻就熟。感激之情自不必说了,但是感触颇深的还是图书馆老师那平日里的认真与坚持,微不足道的小事蕴含着图书馆员对工作的认真与执著。所谓“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正是这种“较真”的工作作风为文献资料的准确与完整提供了保障。
当面对规章制度时,图书馆员又会发挥自己的智慧,在认真执行制度与人性化管理之间找到最好的平衡点。例如:为了督促读者及时归还图书,图书馆规定了借书期限,逾期罚款。说实话,罚款也不是目的,主要还是为了提醒读者及时还书,但还是常有到期不还的图书。当读者面对积少成多的罚款无助地恳求老师网开一面时,图书馆员会耐心教育这样的读者,之后又将读者的信息记录在本子上。起初不理解他们的做法,后来图书馆举行了“免罚款归还逾期图书”活动(此类活动的时间、次数均不确定),馆员逐一根据本子上的信息致电在册的读者归还逾期图书,我才恍然大悟,理解了图书馆员的一片苦心。经历过这样的事情后,读者对图书馆员多了一份理解与尊敬,他们还书的自觉性和到图书馆看书的热情提高了,逾期的次数减少了。这种把麻烦留给自己、把方便留给读者的处理方式使规章制度与人性化管理和谐相处。可爱的图书馆员,用自己的智慧诠释着对工作的认真以及对读者的爱护。
曾经,央视的《新闻联播》有一段“说家风”的内容,让我们领略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正能量。而在图书馆行业,这些点点滴滴蕴含着图书馆人爱心与责任心的事,也让我们敬佩。